發展廢品回收業配合世旅定位


發佈日期: 11/04/2013
本文作者: 周錦輝委員

發展廢品回收業配合世旅定位

    一、前言

    近年澳門旅遊業發展迅速,經濟快速增長,澳門國際旅遊城市地位的提升,吸引了更多旅客前來觀光。為進一步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旅客營造一個休閒舒適的旅遊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

    對於面積只有32.8平方公里的澳門而言,旅客日益增加,已經對城市環境造成了一定壓力,特別是旅客增多產生的廢品和垃圾問題。據官方統計,二○一二年澳門入境旅客總數約2,800萬人次,若以每人每日消費一瓶飲用水計算,再加上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產生的棄置廢品,澳門平均每日要處理約1,200噸可循環再造的物料,但目前澳門廢品回收業只能處理其中750噸物料。

    作為澳門經濟支柱龍頭產業的博彩業,二○一一年博彩總收益為2,702.5億元,但據環保回收業內人士估計,全澳35間幸運博彩娛樂場每日棄置的撲克牌合共超過60噸,每日平均維修更換之日常部件超過一百噸,其中90%可回收再造。澳門博彩業的興旺,亦帶動周邊行業如零售業、餐飲業及旅遊業發展,每年均吸引大批旅客來澳消費,但隨之而來是日益嚴重的各類廢品數量不斷增加。以手信業為例,由於近年來澳旅客大增,手信業發展非常蓬勃,從而衍生了大量的包裝廢紙。加上市民和旅客於食肆消費而產生的廚餘垃圾、商舖裝修產生的廢物料等,固體廢物倍增已成為了本澳近年來環境污染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嚴重問題。

    澳門要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切不能忽視在發展背後所衍生出對環境污染的壓力,否則日後本澳市民亦將面對環境污染惡化的後果。面對環境保護問題,本澳肩負着環保相關職能的部門,如環保局、民政總署等,應思考包括垃圾源頭減廢措施,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堆填和焚化垃圾所帶來的污染等。澳門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環保回收行業的貢獻,環保回收行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配合方可成事,當中更需要政府作為其強大支持後盾。長遠而言,政府必須扶持有助環境保護的廢品回收行業發展。

    二、上至政府下至市民,提高環保意識刻不容緩。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二○一一年全澳收集的生活環保物料和工商業環保物料約26萬噸,相當於日均處理721噸可再用環保物料。回收的固體物料包括廢紙、塑膠廢料、玻璃廢料、金屬廢料及電子廢料共535噸,僅佔全澳垃圾量約五百分之一。持續增加的商業和生活垃圾,如未能充分分類,使大量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品資源化,不單止增加了城市的垃圾困擾,加重堆填區的負擔,也加大了政府支出,浪費公共資源。

    早在二○一二年九月,澳門環保局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一○》之日,局長張紹基已表示:“澳門目前的垃圾處理量已進入比較嚴峻的情況,現有堆填區在未來一至兩年內會飽和。”原有的數個垃圾堆填區,在容量達飽和之後,大多已由政府作規劃,改造成了公園。現時的垃圾焚化中心和堆填區雖然運作正常,但面對不斷增加的垃圾數量,不禁引人發問,難道待現有堆填區飽和後,政府仍是採取以往做法,再另覓地方繼續堆填垃圾?澳門作為旅遊城巿有其特殊性,對旅客的環保宣傳較難達到成效,故此,垃圾源頭減廢實行有一定困難。可見廢品回收行業在澳門持續發展中的角色應得到重視。

    要保護環境必須發展廢品回收行業,垃圾源頭的分類工作對於整個環保物料回收工作的進行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如針對生活垃圾,市民應在家先將其進行粗分類,從而提高垃圾處理效率。但澳門垃圾分類回收計劃實施多年,卻成效不彰,不少市民日常未將垃圾分類,甚至覺得垃圾分類十分麻煩,市民的環保意識,特別是垃圾分類的教育質量急待提高,政府應馬上行動,推出相關宣傳教育措施。

    台灣自一九八五年以來,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的協調發展,並讓環保從政府強制到巿民形成自覺行為;香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以環保宣傳廣告對巿民進行“轟炸”,使“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亂抛垃圾,罰款一千五百”等口號深入民心,成為香港巿民的行為規範。相較之下,澳門在這方面的工作顯得較薄弱。二○○五年七月廿五日起實施的《公共地方總規章》規定亂丟垃圾罰款六百澳門元,但成效也只是曇花一現,政府應加強向市民推廣環保意識的工作,並讓環保成為市民的生活習慣。但推行環保只對市民宣傳教育是不足夠的,所謂“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政府應當首先從自身行為糾正,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才能讓環保意識由上至下,從決策者到普通市民的逐步提高。如可在公共機構和場所,如公園、醫院、沙灘、學校及各政府部門設置環保回收垃圾筒,使市民習慣使用。但意識培養非一朝一夕之事,政府需加大力度引導,保證環保事業的發展得到堅實的社會基礎,繼而再向下游建立廢品回收行業良好運作空間。

    三、扶持發展廢品回收行業為當務之急

    廢品回收行業屬環保行業之一,其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能低估。針對澳門廢品回收行業的發展現狀,政府應從根本上,給予行業在多方面的支持。

    (1)優先考慮本地回收商,並增設廢品回收處理場地。

    現時全澳資源垃圾回收點共有236個,分佈於澳門的大街小巷,每日定時定量將垃圾運至澳門、氹仔、路環等八個大型回收場處理,過程包括分類、壓縮、包裝、運輸、倉儲。然後轉運至台灣、內地等大型工廠循環再造。鑒於目前外圍經濟環境差,進口內地亦受到多方面制約(如海關、進口批文、關稅等問題),本澳廢品回收行業只能依靠廢品資源運營,生存發展艱難。清潔專營公司可優先考慮本地回收商,與本地回收商建立機制,提升行業發展空間,使其不至於邊緣化,廢品回收行業亦可借此壯大實力。

    另外,礙於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本澳廢品回收行業難以建立集中的垃圾回收處理站點,又談何幫助減輕目前的垃圾處理壓力。加上垃圾回收價格多年未有上升,但各回收店舖租金卻逐年增長,致使澳門多家大型回收商已無力繼續經營,主要原因是澳門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發展用地缺乏。故此政府要支持廢品回收業的發展,就應先考慮在新城規劃中,為廢品回收行業另設發展用地,妥善解決廢品回收業“無地經營”的問題。

    (2)輸入勞動力資源,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

    澳門廢品回收行業長期以來存在人手短缺的困擾,現時從事該行業的人員1,270人,當中大多是年長者、文化教育水準較低者,人手不足的問題直接加大了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政府應加快制訂相應政策,為行業輸入勞工作適當傾斜,加快其勞工審批,以解決行業面對的勞動力缺口。另外,政府要加強對該行業從業人員的相關專業培訓工作,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3)給予優惠資助,緩解行業成本壓力。

    回收的廢品需佔大量空間存放,澳門地小人多,符合廢品回收行業發展需要的大面積倉庫或舖位較少,並且近年澳門舖租急升,使得回收商欲擴展業務卻又要受倉存空間不足所限。加上運輸成本增加,導致廢品處理成本過大,廢品回收行業經營艱巨,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運營壓力,行業發展無以為繼。廢料的循環利用離不開技術及設備的支持,本澳廢品回收行業中大多數缺乏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的維護和更新需要大量資金,對於廢品回收這種成本高盈利低的行業,政府應適當給予行業優惠措施,甚至貸款資助,降低企業營運風險,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使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實至名歸。

    四、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強環保回收的區域合作。

    採用填埋、焚燒形式處理垃圾並非長遠之計,現時國內外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廢品處理措施可供澳門參考,如香港研發出以碎玻璃為主要材料製造環保磚。德國、韓國等國家將廚餘垃圾回收製成飼料或有機化肥等技術,不但可以減少污染,還減輕了堆填區的負擔。作為一個盈利微薄又有利於社會發展的行業,政府應積極為廢品回收行業作引導,引入先進技術。此外,政府更應資助行業自主研發相關技術,甚至鼓勵本地學術科研機構在此領域參與幫助,亦可一併推動本澳科研發展,一舉兩得。

    澳門一直以來與鄰近地區共同探討和推動區域環境保護合作計劃,隨着粵澳合作的深化,在垃圾處理方面亦可考慮兩地配合,加強合作溝通和技術互補,共同建立完善的廢品回收體系,拓展本澳廢品回收管道。

    在全球提倡“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今天,面對澳門城市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政府部門除大力推行環保政策,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外,更應着重推行切實有效的改善措施,扶持包括廢品回收行業的環保事業的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為建構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須具備的條件——澳門良好的城市環境共同努力。

旅遊發展委員會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專責小組召集人 

周錦輝

澳門日報 2013年3月21日 E01版